咨询热线

18512111473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新品推荐】GB 31604.31-2025

【新品推荐】GB 31604.31-2025

更新时间:2025-07-07      点击次数:33

一、国标文件解读

《GB 31604.31-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测定》是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于2025年3月16日发布,并将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实施


(一)适用范围

1.塑料类材料及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塑料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PVC常用于制造瓶盖密封垫片、糕点托、软管等,PVDC则多用于食品肠衣膜(如火腿肠、方火腿等)、保鲜膜、复合膜袋等;

2.涂层类材料及制品:包括食品接触用防腐涂层、装饰涂层等,PVC树脂经过氯化处理得到的过氯乙烯树脂,常被用作防腐涂层或粘合剂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

3.粘合剂类材料:用于食品包装复合、密封等用途的各类粘合剂,在多层复合包装材料中,粘合剂可能成为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潜在来源;

4.纸和纸制品:包括食品包装纸、纸容器等,虽然纸制品本身不含氯乙烯类化合物,但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含有这些物质的涂层或粘合剂;

5.油墨类材料:用于食品包装印刷的油墨,某些油墨配方或印刷工艺可能引入氯乙烯类化合物。


(二)实验方法

1.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C-ECD)(第一法):样品置于顶空瓶中,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或分散,加热使目标化合物(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达到气-液平衡。定量吸取液上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经色谱柱分离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依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第二法):与GC-ECD类似,但采用质谱检测器(EI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高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


(三)总结

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和肝毒性,该标准的发布通过精准监测这些有害物质,降低食品接触材料带来的健康风险,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该标准实施后强化企业合规要求相关企业需调整生产工艺和检测流程,确保产品符合更严格的残留和迁移限值。


二、标准物质上新

名称产品编号浓度规格CAS号品牌单位
NN-二甲基乙酰胺中3种VOC混标GB31604.31-2025ST-025-04A-01A1000mg/L1.2mlNASIT
甲醇中氯乙烯标准溶液ST-020-00A-39A1000mg/L1ml75-01-4SIT
1,1-二氯乙烯标准品ST-020-05Z-34Z99.50%1g75-35-4SIT纯
1,1-二氯乙烷标准品ST-020-15A-64A98.50%100mg75-34-3SIT纯



联系方式

邮箱:1504129505@qq.co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杨泰路196号1幢1571E室

咨询热线

(周一至周日9:00- 19:00)

在线咨询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浏览

Copyright©2025 玺标(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